新聞中心 - COMPANY NEWS
公共環境與材料雕塑
歷史走到現在,自唐代之后,中國再一度把國門向世界開放,這種開放給中國的藝術帶來新生,西方藝術思潮迅速覆蓋全國,給封閉長久的中國藝術界帶來新鮮空氣而振興激活。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新潮美術的出現及發展是對西方藝術思潮借鑒和挪用的話,那么進入九十年代開始“是否”已逐漸向著重建本土文化和語境的一種轉移呢?一直受限于西方藝術體制和后殖民文化背景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面臨的關鍵又“是否”重新認識藝術的本民族化?這就是在這種開放背后,同時帶進來的西方文化糟粕方面,以致喪失了國家的文化迷失,喪失自我,導致有眾多的藝術家帶著自卑的心理情緒,崇洋媚外,把自己的靈魂與西方文明放置在一起。如果說二十世紀是科技的世紀的話,二十一世紀將是文化的世紀,對人性的關照或許將成為這個世紀的終極關懷,在人類生存環境中藝術便是對人性關照的一個具體體現。人性的回歸對人本身的認識成為藝術思考的核心,這個核心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已成為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的基本出發點。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藝術美化生活的使命被挖掘,陶瓷這個標志著一種新穎形式和現代趣味的特定涵義,開始進入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為人們所認可和歡迎。人們對陶瓷的審美情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民族情結,它對于致力于民族藝術研究、實踐將是一個極大的推動。中華民族自古對藝術的品位就有很好的鑒賞標準,它要求藝術不僅反映現實還要表現想象和空間。同時陶瓷作品不僅能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把哲學和藝術緊密地聯系起來。當然在各民族精神文化中,哲學和藝術具有特殊的地位。哲學是文化的精神基石,而藝術則是文化的精神花朵,東西方文明的顯著差異,首先是體現在哲學與藝術中的兩個范疇中,原理與表現均有深刻的差別。而陶瓷雕塑理論的建構,應當與具體的實踐及現實相對應。對于陶瓷雕塑理論的探討將是一大課題,它關乎著民族文化與深層認識和剖析,關系著高等教育中的深刻認識。
陶瓷是一個極其富有內涵的概念名稱,它既包括“傳統”又包括“現代”,傳統指向的實用為目的陶瓷藝術品,它在時間上幾乎包涵了全部中國陶瓷史?,F代指向本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一種以藝術表現形式為主流的形式,如陶瓷雕塑、建筑陶瓷、工業陶瓷,包括一些觀念及裝置的陶瓷形式。它的目的在理論上講,就是賦予陶瓷材料全新的藝術意義。美國著名現代陶藝家溫·黑格比曾說:“陶瓷,聯系了人、自然、社會三大領域。而以人、自然、社會為背景的許多學科,當然也就和陶瓷有相當的關聯性。”這里的人、自然、社會從多角度來審視無不在空間和環境上均是一種互動和不可或缺的,陶瓷雕塑介入公共環境以怎樣的姿態來參與這種思考,將要成為二十一世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雕塑家思考的新課題。為一個個時代做出的輝煌,起著沉重的奠基與貢獻。
在中國古代,各種材料的出現首先建立在了宗教的意義上,它的建立完全是君主帝皇謀取愚民為目的,而隨著宗教日益強大相應派生出的藝術形式,也就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這種濃烈的色彩日夜維護著他們的皇權霸業,無論在何時,他們的宗教政治利益都會從公共意識中,公共藝術形式中傳遞給了每個人,而這種公共藝術形式恰巧是政治、權利、宗教思想等綜合思想的延伸,因為政治宗教的意識形態是形而上的,藝術形式正好是愚民主義行使形而下的最佳工具,祭祀的,紀念碑似的這些藝術形式是猶如一聲驚雷之后矗在天地間的話,其實這種認識就不太確切了,它是因襲了祭祀政治的,紀念碑似的,園林式的,西方古典挪移式的演變之后而逐漸成熟起來的。越來越獨立的成長壯大了,已演變到今日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來研究為止。
陶瓷的發展,在歷史長河中就已經形成了它自身的樸素的、博大的、備具文化現象的藝術形式,比較熟悉的如秦兵馬俑、漢俑、九龍壁等藝術形式,這些形式的出現沒有一項不是和祭祀、政治、紀念碑與園林式功用扯上關系。在這一點上古人們要比現代人做得更早,很可能他們能夠忘卻的東西很少或者說沒有,他們的作風幾乎就接近這種令人向往的簡潔樸素;而現代藝術家,在他們能夠看見事物的真實之前,被迫要去揭開時代的風尚借以遮住這種真實的面紗。同樣羈絆于桎梏之中并為自己的本能所污染的,是藝術家們在都市生存邊緣的擁擠社區的浮渣中所發現的那些人,他們以他們的原始野蠻的生命力激發藝術家的創作。
環境藝術較之其他門類的藝術,它有著很綜合的一面,從土木方面它有力學,建筑學為依據,綜合美學原理,共同構建了環境。從美學方面,它擴大了藝術領域的空間關系,引伸了藝術空間意義,為藝術擺脫架上,室內沉悶的藝術形式感做出積極的應用;從雕塑方面,為更多的雕塑家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證明了眾多雕塑家存在的價值,提供了更多雕塑家對雕塑思維模式與回答,建立起了眾多藝術形態向共同建設的橋梁。不難看出,公共環境藝術走至今日已是一門非常綜合立體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材料的美感日益突顯而出,如今人們對材料的感知及其對材料渴望開發,以及人們對各種材料的認同感都鼓舞了從事公共環境藝術創造者們。以前對環境藝術中材料的認識和采用主要來自石頭,銅,而現在對不銹鋼、鐵、陶等各種現成品材料都極盡開發利用。尤其現在人們對陶的認知,不僅僅局限在了日用功能上,而且對人們生存帶來的環保意識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加上對陶這種材料的可塑角度來審視,無疑開闊了雕塑家開拓材料空間更為廣闊的天地。
【 返 回 】